路漫漫,仍求索
中国的反家暴之路
China's Fight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
1.
背景
2.
救赎
3.
隐忧
4.
逃离
5.
勇气
目
录
背景
①
<“骨折”、“挫伤”、“流产”、“昏迷”、“出血”,这些看上去触目惊心的字眼实际上却是家暴受害者屡见不鲜的伤症;“拳打脚踢”、“辱骂”、“强迫发生性关系”、“经济控制”,曾经以为幸福温馨的亲密关系,有时也会变成噩梦的开始。>
根据联合国妇女署相关数据,全球超过一半的女性被家人或亲密伴侣杀害,35%的女性经历过亲密伴侣的性暴力或任何犯罪者的暴力行为(不包括性骚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显示,2016-2017中国离婚诉讼案件中,73.40%原告性别为女性,14.86%离婚原因为家暴,91.43%为男性家暴女性。
数据来源:联合国妇女署《RESPECT women:Preventing violence against women》
②
我们以“家庭暴力”为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进行检索,重新分析499份法律文书,发现施暴者与受暴者年龄集中分布于31-40岁,但也有未成年人与老年人遭遇家暴的情况;施受双方关系多为丈夫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行为,同时也有少部分“悍妻”对丈夫实施家暴。
数据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499份案件整理
③
从这些文书来看,施暴者实施暴力行为大多没有什么特定的原因,有时 “吸毒”、“酗酒”、“赌博”、“怀疑妻子出轨”便足以让他们化身为毫不留情的拳头。
拳头与骂声同时落下,被打后的受害者却往往只能被判定为轻伤程度,除致死外,重伤的判定极少。
数据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499份案件整理
④
在遭受家暴后,大多数受暴者选择起诉离婚等法律求助渠道,但相对城市居民,乡镇居民举证意识薄弱,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者较少。同时出于对报警有所顾虑、甚至不知道可以报警等原因,仅有11.79%(城市)-4.41%(乡镇)的受暴者选择报警。 “按照我们的统计数据,第一次被打就报警的人是极少的,大概1%左右。”湖北反家暴公益组织[万家无暴]发起人万飞在接受人物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数据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499份案件整理
救赎
①
1999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指定11月25日为消除对妇女的暴力国际日。长期以来,“家暴”都是以宣传态度的条文为主要形式散见于《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直到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暴法》)终于正式施行。
《反家暴法》立法大事记
数据来源:公开报道整理
②
根据《反家暴法》规定,家庭成员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可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所谓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国家专门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而设立的民事法律救济途径,相当于在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筑起了一道“隔离墙”,将加害人阻拦在够不到受害人的地方。就全国而言,《反家暴法》实施的这四年来,每年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数字未知,但核发的数字是逐步增加的趋势。
全国人身保护令颁发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实施四周年监测报告
③
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市也在《反家暴法》颁布后积极采取措施,在司法实践上陆续作出回应:如陕西省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规定经常性谩骂也算家暴、广东省出台《办法》规定家暴“目击者”有报案义务等,在现有的全国性法律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家暴标准,给予受害人更多人身保障。
除强制性措施外,全国各地的反家暴公益组织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通过多种渠道为遭受家暴的受害者提供帮助与支持。
数据来源:中国发展简报
隐忧
①
尽管看似有了诸多保障,但《反家暴法》正式实施至今,除了司法层面的具体问题,公众对“家暴”话题的关注度似乎在慢慢消退。2016年3月《反家暴法》施行一度引起讨论热潮,但自此之后“家暴”相关讨论逐渐沉寂,偶有部分相关热点事件出现占领少数公共视野,但整体关注趋势暂缓。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②
就对《反家暴法》的态度而言,在家暴议题频繁的舆论场,大多数网民秉持中立态度,但仍然有一部分网民对《反家暴法》并不买账,在诸多恶性事件发生后,他们认为此法是在“和稀泥”、少部分言论表示《反家暴法》很“鸡肋”、像个“笑话”。
数据来源:微博帖文以“反家暴法”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字号越大被提及频率越高
逃离
①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居家隔离的要求规避了病毒的肆意蔓延,却也阻断了家暴受害者的求助之路。“家人相处时间变长,不能出门、不能娱乐,心理承受能力降低,焦虑增加了碰撞。”万飞这样分析疫情期间家暴行为增长的原因。
家住湖北农村的孙芳就经历了一次艰难的逃离。仅因一次争吵,丈夫对她拳打脚踢,她的头被打肿,皮肤也被抓破,选择报警的孙芳只是收获了民警对丈夫的口头警告。无奈之下,她带着女儿揣着身上仅有的200元在湖北小镇上被困40多天。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家暴”与“新冠”都变成一对相生相伴的孪生兄弟。
疫情较为严重的期间,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的“受暴妇女儿童帮助热线”就一共接到来自北京、广东、湖北、甘肃等15个省市的40余起咨询,其中86%涉及家暴,比往年同期增长了21%。
湖北省监利县反家暴公益组织“蓝天下妇女儿童维权协会”统计发现,2020年2月其服务的家暴事件有175起,是1月的近两倍、2019年同期的三倍多。结合“蓝天下”疫情期间数据,万飞发现,疫情期间,女性受害人占比94.67%,2019年全年女性受害人占比80%,“说明疫情期间女性更容易遭受暴力”。
我们根据疫情期间网络公开涉及家暴的相关18篇报道整理,发现大多数受暴者依旧选择报警的方式解决家暴问题,但其中出现的一些社会求助方式特别是网络求助成为疫情期间新的自救可能。
数据来源:公开报道整理
勇气
①
控制是家暴的实质,受暴者试图脱离控制往往最能够激怒施暴者,当你无法判断自己是否遭遇家暴,请先尝试通过《亲密关系暴力危险性评量表》来评估自己处于怎样的亲密关系中。
②
当你不幸遭遇家暴,永远记住,你的生命是第一要务。请在确保自身生命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再尝试相应的求助渠道。
求助前准备
正确认知求助目的
制止暴力、留下有力证据——报警
找人倾诉——社工
获得全方位帮助——妇联或专业反家暴社工
拨打电话前
平复情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
报警求助
拨打110、编写短信发送至12110、步行至派出所或警务室报警
说出准确地址
控制情绪
说出重点细节:“他拿了刀”、“我在流血”、“我被打得骨折了”
提出合理要求:收集施暴证据、坚决索要法律文书-治安处罚《行政处罚决定书》、告诫《家庭暴力告诫书》、治安调解《调解协议书》
网络求助
(微博、微信)
求助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
遭遇了什么家暴
相关证据
求助经历与困难
个人需求
联系方式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其他求助途径
各级妇联组织 :拨打全国统一妇女维权热线12338
社会工作者(社工):我遭受了家暴,需要申 请社工个案服务
村(居)委会:相关工作人员的手机号码、微 信联系
法院:颁发人身保护令,“应发尽发”,部分法 院可以实现疫情期间网络立案
民政:依托救助站实施庇护,最大限度避免加 害人的跟踪骚扰
亲友与邻居:约定暗号,代为报警、邻居可以 找借口敲门
愿每一位家暴中的受害者都可以勇敢地向“拳”力说不!
团队成员:王惠 郭佳琪 黎欣瑞 汪家琦
指导老师:芦何秋
参考资料:
[1]人物.2000个家暴案例的真相
[2]腾讯公益. 疫情下的家暴:母女俩被困小镇40多天,身上只有200多块钱
[3] 曹颖.疫情中的家暴受害者:被削弱的自救系统.南方周末
图片源于网络